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9.8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.8天;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生育期105天左右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;河南夏播生育期100.3天;山东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;河北夏播玉米区生育期107天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;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区生育期101天左右,与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;安徽淮河以北全生育期平均101天(幅度96-107天);江苏省淮北地区夏播生育期109.4天,比对照郑单958长1.3天。
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:幼苗叶鞘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紫色,花药浅紫色,颖壳绿色。株型半紧凑,株高275厘米,穗位高109厘米,成株叶片数20片。果穗筒形,穗长19.6厘米,穗行数16-18行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,百粒重34.7克。接种鉴定,中抗大斑病,感丝黑穗病,感灰斑病,中抗茎腐病,中抗穗腐病。籽粒容重765克/升,粗蛋白含量10.36%,粗脂肪含量3.9%,粗淀粉含量73.39%,赖氨酸含量0.31%。
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: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,叶尖端圆到匙形,叶缘绿色。株形紧凑,总叶片数20~21片,株高280厘米,穗位108厘米,花药紫色,颖壳绿色,花丝红色。果穗筒型,穗轴红色,穗长18.2厘米,穗行16行左右,行粒数34粒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型,百粒重34.1克,出籽率87.2%。2017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北京)检测:容重766克/升,粗蛋白7.32%,粗脂肪3.88%,粗淀粉75.02%。
河南省:株型紧凑,株高258.0cm,穗位高96.0cm,花丝红色,花药紫色。果穗筒型,穗长17.8cm,穗粗4.7cm,穗行数16.0行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,半马齿型,千粒重335.1g。
山东夏玉米品种种植区:株型半紧凑,株高268cm,穗位108cm,果穗筒型,穗轴红色,穗长23-26cm,穗行16-18行,籽粒黄色、马齿型,千粒重398g,出籽率92.8%。河北夏播玉米区:株形半紧凑,总叶片数20片,株高271厘米,穗位106厘米。果穗长筒型,穗轴红色,穗长18.2厘米,穗行15.3行,行粒数37粒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型,百粒重34.0克,出籽率87.3%。
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区: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,株型半紧凑,株高282.4厘米,穗位107.25厘米,果型筒型,穗轴红色,穗长18.06厘米,穗行16~18行,籽粒黄色,半马齿型,百粒重33.94克,出籽率86.6%。容重766克/升,粗蛋白7.32%,粗脂肪3.88%,粗淀粉75.02%。
安徽淮北:株高平均251cm(幅度235-269cm),穗位高平均99cm(幅度84-115cm)。果穗长平均17.1cm(幅度15.4-18.8)较长,穗粗平均4.7cm(幅度4.1-5.2),穗行数平均16.8cm(幅度16.0-17.4),行粒数平均32.0粒(幅度26.8-36.5),千粒重平均326.7(幅度299.0-335.5),出籽率88.8%中等。2017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北京)检测:容重766克/升,粗蛋白7.32%,粗脂肪3.88%,粗淀粉75.02%。
江苏淮北:幼苗叶鞘紫色,叶片绿色,叶缘绿色,生长势强。株型半紧凑,总叶片数21片左右;花药紫色,花丝红色;果穗筒形,穗轴红色;籽粒黄色,半马齿型。株高266厘米,穗位高104厘米;穗长18.2厘米,穗粗5.0厘米,每穗16.3行,每行35.3粒;千粒重356.4克,出籽率84.6%;无倒伏倒折。
2018-2019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联合体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834.3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.0%。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796.0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.2%。
2016年、2017年参加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区域试验,2016年亩产743.7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.4%,2017年亩产702.6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.1%,两年平均亩产723.6千克,比对照增产9.8%。2017年自行开展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702.6千克,比对照增产9.3%。
河南省平均亩产611.3kg,较对照郑单958增产6.8%。
山东省所有试点平均产量为664.8kg/亩,对照郑单958产量为642.5kg/亩,比对照平均增产幅度为3.38%。稳产性较好。
河北省引种试验平均亩产666.2kg,比对照增产4.7%,6个试点全部增产。生育期107天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。倒伏率1.4%,倒折率0.5%,空杆率0.3%,所有试点主要病害非高感。
2019年在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区引种适应性试验中,赛博168生长势强,茎秆粗壮;抗倒性抗逆性好,未见茎腐病、小斑病、瘤黑粉病和穗腐病发生;无倒伏和倒折。产量高,在五个适应性试验点的平均亩产为735.8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.2%。五个试验点均增产,增产点率100%。
安徽省7个试点亩产量在602.9-662.4kg之间,平均亩产625.0kg,较对照平均增产8.5%,平均产量第3位,7个试点表现6点增产1点减产,增产点次占86%,说明该品种在今年气候环境条件下稳产性较好。
江苏省北地区夏播亩产517.5公斤-603.6公斤,平均亩产549.8公斤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.0%。
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吉林省四平市、松原市、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,辽源市、白城市、吉林市部分地区、通化市南部,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、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,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,山西省忻州市、晋中市、太原市、阳泉市、长治市、晋城市、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,河北省张家口市、承德市、秦皇岛市、唐山市、廊坊市、保定市北部、沧州市北部春播区,北京市春播区,天津市春播区;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;河南省玉米种植区;山东省夏玉米品种种植区;河北省衡水市、石家庄市(含辛集市)、邢台市、邯郸市,保定市的清苑区、顺平县、高阳县及以南地区(含定州市),沧州市的肃宁县、河间市、沧县、黄骅市及以南区域;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区;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;江苏省淮北地区夏播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