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1天,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.3天;西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9.2天,比对照先玉335晚熟0.45天;山西南部复播区生育期108天左右,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;安徽生育期平均100天(幅度95-107天);山东省适应性结果表明生育期104天左右,与对照那单958早熟2天;河北夏播玉米区,生育期107天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;陕西关中灌区夏玉米区生育期101天左右,比对照郑单958早1~2天;河南夏播生育期 99.8 天,比郑单 958 早熟 1 天左右。
2019-2020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联合体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849.5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.70%。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807.8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.2%。2019-2020年参加西北春玉米组联合体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1020.1千克,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.7%。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1029.3千克,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.3%。
2017年、2018年参加山西南部复播区区域试验,2017年亩产684.1千克,比对照增产6.2%,2018年亩产707.9千克,比对照增产8.2%, 2018年自行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75.0千克,比对照增产7.9%。
安徽7个试点亩产量在603.5-699.6kg之间,平均亩产637.4kg,较对照增产10.3%,平均产量第2位,7个试点表现增产,增产点次占100%。
山东所有试点平均产量为668.2kg/亩,对照郑单958的平均产量为641.6K/亩,比对照平均增产幅度为4.3%。稳产性较好。
2019年河北引种试验平均亩产665.3kg,比对照增产4.5%,6个试点全部增产。生育期107天,与对照郑单958相当。倒伏率1.6%,倒折率0.4%,空杆率0.2%,所有试点主要病害非高感。适合在河北夏播推广。
2019年在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区引种适应性试验中,五个适应性试验点的平均亩产为721.4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.1%。五个试验点均增产,增产点率100%。
2019 年河南省引种试验点 10 个,平均亩产 705.7 公斤,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.3%,增产点率 100%。
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的吉林省四平市、松原市、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,辽源市、白城市、吉林市部分地区、通化市南部,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、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,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,山西省忻州市、晋中市、太原市、阳泉市、长治市、晋城市、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,河北省张家口市、承德市、秦皇岛市、唐山市、廊坊市、保定市北部、沧州市北部春播区,北京市春播区,天津市春播区;西北春玉米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、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,陕西省榆林地区、延安地区,宁夏引扬黄灌区,甘肃省陇南市、天水市、庆阳市、平凉市、白银市、定西市、临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武威市、张掖市、酒泉市大部分地区,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西至博乐市以东地区、北疆沿天山地区、伊犁州直西部平原地区春播;山西南部复播玉米区;安徽省亳州市、阜阳市、淮北市、宿州市,淮南市和蚌埠市两市的淮河以北地区;山东省夏播玉米区;河北省衡水市、石家庄市(含辛集市)、邢台市、邯郸市,保定市的清苑区、顺平县、高阳县及以南地区(含定州市),沧州市的肃宁县、河间市、沧县、黄骅市及以南区域(黄淮海夏玉米区);陕西省关中灌区夏玉米区;河南省玉米种植区域种植。